为什么吃屎不健康?

2020-05-05 2 作者 墨冰土

(健康人的肠道菌群被用于调理其他人肠道菌群的胶囊,的确已经有了,早期的研究确实是直接用粪便做的,不过它的功能不能等同于食物,与作为食物的“健康”与否不是同一话题。)

一个系统想维持长久的有序,成本是很高的。

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人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同时使得人和食物组成的整体系统的熵和能量的布局发生变化的过程:食物熵增,人体熵减;食物能量减低,人体获取能量。

具体而言,比如食物中的蛋白质具有相对高有序性的四级结构,可以保证它有效地在原本的动物/植物细胞中行使特定的功能。在被人消化的过程中,这些蛋白质通过一系列消化器官的运动、各种酶和菌群的分解,被逐级打散,变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进去。人体再利用食物分解过程中获得的ATP,经过转录、翻译、折叠,把吸收进去的氨基酸逐级组合成人体细胞中具有人所需的功能、载有更高信息量的蛋白质。——一部分能量和负熵从食物流向了人体

粪便中,除了原有食物经消化后的残余部分之外,还含有其他人体或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基本无用,且部分是有害的(比如亚硝胺、吲哚、硫化氢)。粪便中可用来与人体发生相互作用、给人体输送负熵流的有序结构已被剥夺、破坏,所储存的可利用能量减少(人体只能利用糖类、脂肪、蛋白质这类结构中的能量),还含有部分有害物,所以“不健康”。

不过,消化能力比较差的话,食物的有序结构被破坏、能量被剥夺的程度就比较低。比如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不论从身体结构上还是肠道菌群种类上,都是典型的食肉类,对植物的消化能力很差。同样的植物,大熊猫吃了以后产生的粪便,其食用价值就比其他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食用价值高一些(相对而言)。

不论是物质上的食物,还是精神上的食物,都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能让我们自身熵减的,才是“健康的”。另一方面,我们摄入有价值的食物后,也要努力将其用于塑造更强健的身体,更智慧的思想,令自身充分地熵减,如此才不浪费资源。否则我们就只是《进击的巨人》中的无脑巨人罢了。

生命是宇宙赠予我们的珍宝:虽然永远超脱不了自然规律,却能在局域的非平衡系统中创造出秩序,进而产生美(不论在具象还是抽象的意义上)。生活是追寻秩序和终极之美的过程;因此人们思考科学与哲学、画画唱歌,有时还结伴而行,做各种美好的事情。虽然成本很高,个体的生命也终将失败(死亡:系统的熵最终不可避免地增长),我们仍会竭尽全力地让这个体系,以及人群所组成的依然微不足道的体系所容纳的信息再多一点、更美一点。

生命本身难免丑陋、渺小又脆弱,但又同时具有这种潜能,如此才使得这个多数时间与空间区域都无所谓目的的世界对生命自身而言不再显得那么绝望。

——这是几年前,我初次接触Jarzynski Equality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非平衡统计物理理论后所写。

这些paper,全世界也没多少人读,但每一个公式的背后,都是一段“好好消化”的生命故事。

望诸君吃好饭,切莫浪费资源,更不要去吃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