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和子期的另一个故事
俞伯牙弹琴,钟子期欣赏,这是知音的故事。但如果俞伯牙技术很差,这事就会瞬间失去韵味。可见以我们的本能,对弱者是多么不宽容。然而现实中没几个人能弹得很好,好到配得上一个那么浪漫的故事,于是几乎就注定不会有类似的故事了。但还可能有另一个故事:
俞伯牙爱弹琴,他一弹琴,就会沉浸在飘飘欲仙的自恋感中,无可自拔。但他其实弹得极差,就像一个辛勤的农夫每天都用一台破旧不堪的机器弹棉花,一弹还就要持续几个钟头。凡是住在俞伯牙家附近的街坊邻居,全都苦不堪言,忍不了多久,就会集体把这个污染源赶走。
尽管阻力重重,俞伯牙依旧不愿放弃自己所爱的事业。这个村子赶他走,他就找另一个村子,走到哪,就弹到哪。只是但凡遇到人,不论俞伯牙如何满怀善意,最终都会被人一脸嫌恶地赶走,回应他的热情的,不是骂声,就是拳打脚踢。所以,他不得不在荒郊野外四处流浪,踽踽独行。俞伯牙倒也不怕,无论多么凶猛的野兽,一旦遇到他,听了那琴声,必然会落荒而逃。俞伯牙觉得一定是因为自己的音乐太美好、太光明,灌注了他的一身正气,才叫那些魑魅魍魉都近不了身。
有一天,俞伯牙流浪到泰山之阴,暴雨倾盆而下,把他浇成了落汤鸡,他只好到一块大石头下避雨。他想:这天色真差,心情甚是烦闷,何不来一段呢?于是又开始“弹棉花”。俞伯牙瞅着眼前的暴雨,感受着黏在身上的湿冷单衣,心中郁郁寡欢,脸上也显出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这神色被冷风一吹,也仿佛凝固了似的。雨渐小了,钟子期路过,他见俞伯牙弹琴时眉头微蹙,神色凝重,周身散出一股庄严肃穆的气韵,就称赞他“巍巍兮若泰山”,站在那里欣赏起来。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俞伯牙的衣服也干了,他脸上的阴云也叫阳光烤化了,这才露出轻快的神色来。于是钟子期又夸他“洋洋兮若流水”。
俞伯牙听后十分感动,总算有人愿意接近自己了。他与子期相谈甚欢,约定第二年中秋再见。在这一年里,俞伯牙继续每日练琴,只希望维持自己的水平,好让钟子期听到同样的音乐,见到同样的自己。
其实钟子期是个先天性音乐性失语症患者,完全听不出音乐的好坏,他只是很向往俞伯牙弹琴时的沉浸感,这是他从来不曾有过的体验,他也从没在其他琴师脸上看见过这样自信的神情。
约定的日子到了,俞伯牙却从一位老人那里得知钟子期已死,于是愤而摔琴,决定此生再也不弹琴。
俞伯牙自言自语道:“其实我早就有弃了这琴,回归社会的念头,只是迟迟下不了决心,现在也算有个理由了。不论如何,谢谢你!”